會二讀卡洛斯.魯依斯.薩豐 的《風之影》,係緣自1月8日碩士生的報告中,提到一個「以交換書當做交換靈魂」的活動企畫,係引用該書中「...每一本書,都是有靈魂的。這個靈魂,不但是作者的靈魂,也是曾經讀過這本書,與它一起生活,一起夢想的人留下來的靈魂。...」的觀點(p.24),遂誘發我再次閱讀2009年7月匆匆看過的這本小說,試圖找到一個靈魂。
重讀它,能追憶已遺忘的故事內容、情節和哲思,並進一步建構故事的人物關係,這讓我想起詹宏志在《網路文學》中曾提到俄國作家納博訶夫(Vladimir Nabokov, 1899-1977)有一次說:「人不能讀一本書,人只能再讀它。」只有重讀,才能看到細節,看到作者的安排,用字與用心,換句話說,第二次閱讀,才能進入一點「文學閱讀」,「以充滿愛心與纏綿的細節來閱讀...」。
重讀《風之影》之後,共鳴了納博訶夫的說法!
故事大綱
住在巴塞隆納的十歲小男孩達尼有緣在「遺忘書之墓」的二手書店中拿到小說《風之影》,因想讀作者--胡立安--的其他小說不可得,竟揭開胡的奇幻生命。
胡是命運(不知情)的受害者,不知生父、不知愛侶是同父異母的妹妹。與情侶的肉慾東窗事發,生父怒而與警方設下讓胡投軍身亡的計謀,而高中同學米蓋則幫胡從西班牙流亡法國,胡在法苦等愛侶,寫小說營生度日。在此同時,胡的生父則將女兒牢拘密室,任她生下死嬰後血崩身亡。胡十七年後返巴塞隆納,遭傅警官(胡的高中同學及當年的情敵)的搜捕,因米蓋的李代桃僵及調包而得以脫身,胡乃化名,四處收購自己的小說加以燒毀,一度因燒毀書店而毀容。傅知胡脫身,持續追捕,最後反而死於胡手,胡再返法國,改名續寫小說。
感想
《風之影》有一些馬奎斯《百年孤寂》的魔幻、有一些雨果《悲慘世界》的惡警虐民,以及類似有莎氏比亞《羅密歐與茱莉葉》式的生離死別,也有東野奎吾《X嫌疑犯的獻身》的推理劇情。
卡洛斯.魯依斯.薩豐擅長編故事的強項之一是用一件物品去串連,在《風之影》一書中最具代表性的物品是鋼筆,它是達尼童年最渴望擁有的書寫工具,它是筆中之王,限量生產的萬寶龍鋼筆,是大文豪雨用它寫出不朽名著《悲慘世界》的。在《風之影》故事中,這支筆是出差到法國,愛上胡立安而無法得到胡真愛的努麗亞在離開巴黎前,以天價買下做臨別之禮送給胡的,而胡返西班牙時則暗中還給努麗亞。努麗亞於胡焚書店遇難療傷期間,因拮据將這筆變賣給鋼筆店,之後被達尼的父親買回當達尼的生日禮物。多年後,達尼在醫院中養傷,父親把筆拿到病房,希望達尼可以用它書寫,當胡來探病,達尼正好在睡夢中,胡沒吵醒達尼,就將鋼筆拿走,回到法國寄給達尼的小說第一頁的字,就是用這支鋼筆寫的。
從一支鋼筆串成一個精彩的故事情節,作者的佈局深度及巧思,讚!
嘉言錄
- 你看到的每一本書,都是有靈魂的。這個靈魂,不但是作者的靈魂,也是曾經讀過這本書,與它一起生活,一起夢想的人留下來的靈魂。P4
- 一個人閱讀的第一本書,在內心所留下的深刻印記,很少有其他事物可與之相提並論。P27
- 欣賞小說的想像力,神祕感和它的語言之美。P47
- 這個世界充滿了陰影,...閱讀可以使生命更有張力,也彌補我失去已久的視力。P47
- 有些人就是喜歡把生命搞得很複雜呀!好像嫌這個世界還不夠複雜似的。P92
- 年輕人就是這樣,什麼事都藏在心裡,老人家卻是一開口就不知道閉嘴。P139
- 生命就如一場悲劇,即使尊貴如上帝,也難免要嚐嚐這苦不堪言的滋味。P183
- 我們很容易會過度悲觀,把事情看太嚴重。P188
- 胡立安一直活在過去,他把自己鎖在回憶裡,孤獨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,他為創作小說而活,也活在自己的小說裡,那個舒暢自在的世界,是他為自己打造的監獄。P198
- 有人懷念時,我們才算存在過。P207
- 人就是這樣,說實話的理由少之又少,撤謊的藉口卻無窮無盡。P238
- 書都是鏡子:人只能在書裡看到自己的內心。P253
- 命運往往就在生命的角落裡徘徊著,...命運不會挨家挨戶敲門,必須自己去尋找才行。P274
- 真正的愛是默默付出的,要以實際行動表示,而不是嘴嘴說說而已。P317
- 這個世界不會照著您的期望運轉的,...等待,會讓人的靈魂生鏽的。P377
- 最難的是,把賺來的錢花在有意義的事物上。P441
- 強烈的求生意志力永遠是醫藥無可比擬的。P492
- 每個故事都是作者寫給自己的信,藉此找出他用其他方式找不到的事實。P515
- 只要還有人記得我們,我們就會繼續活著。P517
- 書就像一面鏡子,我們必須有足夠的內省能力,才能在書中觀照自我,.....閱讀需要全心全意投入,但這樣的讀者已經越來越少了。P552
范湲譯,卡洛斯.魯依斯.薩豐原著,風之影,台北:圓神,2006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