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9月 13, 2007

紅樓夢菊譜讀後感

據《紅樓夢》第三十七、八回所述:時序秋爽,賈寶玉與眾姑娘們結了「海棠詩社」,商定每月初二、十六聚合呤詩以增生活興味。第一次聚會由寶釵與湘雲擬就 「菊譜」,與會當天,在賞桂花、吃螃蟹、喝佳釀、品香茗之後,寶釵張貼詩題,要大夥自擇適合的題次呤寫成七言律詩,詩韻不拘。該「菊譜」如下:
起首是憶菊,憶之不得,故訪。
第二是訪菊,訪之既得便種。
第三是種菊,種既盛開,故相對而賞。
第四是對菊,相對而興有餘,故折來供瓶為玩。
第五是供菊,既供而不吟,亦覺菊無色彩。
第六是詠菊,既入文章 ,不可以不供筆墨。
第七是畫菊,既然畫菊,若是默默無言,究竟不知菊有何妙處,不禁有所問。
第八是問菊,菊若能解語,便便人狂喜不禁,便越要親近它。
第九是簪菊,如此,人事踓盡,猶有菊之可詠者,菊影菊夢二首,續在第十第十一。末卷便以殘菊總收前題之感。
之後,與會者的詩作如下:
一、憶菊 蘅蕪君(薛寶釵)
悵望西風抱悶思,蓼紅葦白斷腸時。
空籬舊圃秋無跡,冷月清霜夢有知。
念念心隨歸雁遠,寥寥坐聽晚砧遲。
誰憐我為黃花瘦﹖慰語重陽會有期。
二、訪菊 怡紅公子(賈寶玉)
閒趁霜晴試一遊,酒杯藥盞莫淹留。
霜前月下誰家種,檻外籬邊何處秋﹖
蠟履遠來情得得,庈吟不盡與悠悠。
黃花若解憐詩客,休負今朝掛杖頭。
三、種菊 怡紅公子(賈寶玉)
攜鋤秋圃自移來,籬畔庭前處處裁。
昨夜不期經雨活,今朝猶喜帶霜開。
冷吟秋色詩千首,醉酹寒香酒一杯。
泉溉氾寺勤護惜,好和井徑絕塵埃。
四、對菊 枕霞舊友(史湘雲)
別圃移來貴比金,一叢淺淡一叢深。
蕭疏籬畔科頭坐,清冷香中抱膝吟。
數去更無君傲世,看來唯有我知音。
秋光荏苒休辜負,相對原宜惜寸陰。
五、供菊 枕霞舊友(史湘雲)
彈琴酌酒喜堪儔,几案婷婷點綴幽。
隔坐香分三徑露,拋書人對一枝秋。
霜清紙帳來新夢,圃冷斜陽憶舊遊。
傲世也因同氣味,春風桃李未淹留。
六、詠菊 瀟湘妃子(林黛玉)
無賴詩魔昏曉侵,繞籬欹石自沉音。
亳端蘊秀臨霜寫,口角噙香對月吟。
滿紙自憐題素怨,片言誰解訴秋心﹖
一從陶令評章後,千古高風說到今。
七、畫菊 蘅蕪君(薛寶釵)
詩餘戲筆不知狂,豈是丹青費較量﹖
聚葉潑成千點墨,攢花染出幾痕霜。
淡濃神會風前影,跳脫秋生腕底香。
莫認東籬閒採掇,粘屏聊以慰重陽。
八、問菊 瀟湘妃子(林黛玉)
欲訊秋情眾莫知,喃喃負手叩東籬。
孤標傲世偕誰隱﹖一樣開花為底遲﹖
圃露庭霜何寂寞﹖雁歸蛩病可相思﹖
莫言舉世無談者,解語何妨話片時﹖
九、簪菊 蕉下客(探春)
瓶供籬栽日日忙,折來休認鏡中妝。
長安公子因花癖,彭澤先生是酒狂。
短鬢冷沾三徑露,葛巾香染九秋霜。
高情不入時人眼,拍手憑他笑路旁。
十、菊影 枕霞舊友(史湘雲)
秋光疊疊復重重,潛度偷移三徑中。
窗隔疏燈描遠近,籬篩破月鎖玲瓏。
寒芳留照魂應駐,霜印傳神夢也空。
珍重暗香休踏碎,憑誰醉眼認朧朦﹖
十一、菊夢 瀟湘妃子 (林黛玉)
籬畔秋酣一覺清,和雲伴月不分明。
登仙非慕莊生蝶,憶舊還尋陶令盟。
睡去依依隨雁斷,驚迴故故惱蛩鳴。
醒時幽怨同誰訴,衰草寒洇無限情。
十二、殘菊 蕉下客(探春)
露凝霜重漸傾欹,宴賞纔過小雪時。
蒂有餘香金淡泊,枝無全葉翠離披。
半床落月蛩聲切,萬里寒雲雁陣遲。
明歲秋分知再會,暫時分手莫相思。

以上的題次,一定是曹雪芹用心的安排,當取「菊」之諧音為「局」時,將「憶菊」之「憶」取諧音為「一」,則有「一局」之應,其中「對菊」有「對局」;「殘菊」有「殘局」等之「暗喻」,始為「一局」而終為「殘局」,表示局未了,還有的玩,堪叫拍案。
至於詩譜有十二道題,是否刻意安排對應一年十二個月,而十二個月又對應於京房易的十二消息卦:復、臨、泰、大壯、夬、乾、姤、遯、否、觀、剝、坤。果真有此用心,則曹雪芹是有意要循環反復這樣的局了。
其實,從整部紅樓夢看,是「成住壞空」的大命題,而《菊諎》中的「菊」或所暗喻的「局」,也是這個大命題的再現,一種大與小相互共鳴之趣味,令人再度感動。

2 則留言:

linred 提到...

謝老師好:
好久沒上您的課,3D也就束之高閣,我是淑勤,一直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〝為師〞的看法。
教改10年有了,評論不一,我也沒深入探討,無法置言之,我的問題是,〝人受教育讀書是何目的〞?為謀職?當然是一大目標,除此之外呢?
教育不是要敎人五育均衡發展嗎?但放眼看去盡是杻曲,出了學校不近書﹝不是雜誌﹞,追求功利,有錢光鮮亮麗就是光耀門楣。
安貧樂道已經好久不見,在凡事拼經濟的時代,貧怎麼安?﹝子女的教育費是家庭大支出﹞,怎樣的〝道〞可樂?
心靈的貧乏,再多的物慾都填補不滿,為何我們的教育社會一片的拼經濟?而任心靈枯萎,尤其紮根教育中,德、體、群、美長受忽視,家庭教育也不似以前年代的鞏固。
謝老師,人師如何為?
淑勤的疑惑請教

謝寶泰 提到...

Linred:
大哉問,管仲曾說:「衣食足,知榮辱」。維持基本的生活,是必要的。
我們實在無法要求所有的人安貧樂道,《論語》中,子貢曰:「貧而無諂,富而無驕,何如?」子曰:「可也,未若貧而樂,富而好禮者也。」可見孔子要「人貧而樂,富而好禮」。
貧而樂是有方法的:《窮得有品味》一書有許多妙方可供參考。
另外,陶朱公說:「無才作力,少則鬥智,既饒爭時。」教人在不同經濟狀況下如何致富,但並不保證可以讓人快樂。
如果,一個人能把自己與別人相比較的心拿掉一些,而致力於想做而不傷人的事上,則快樂在其中矣!孔子的「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」就是秘訣。
我們如何教下一代?盡力而為,用故事或許有效,以身作則更有效。但人心是變動的,我們無法確保學生離開教室之後,不被其他事情所誘引。
我們可以告訴學生「貧而樂及富而好禮」的方法及其重要性,但他們會不會善用,我們實在無能為力。
你認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