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看了二本有關榮格心理學的書,一是拉德米拉·莫阿卡寧著,江亦麗、羅照輝譯,《榮格心理學與西藏佛教》;二是榮格著,楊儒賓譯,《黃金之花的秘密》。
前者探討西藏密宗與榮格的集體無意識之間的關係,結論是兩者有其深切的契合處。其中較讓我感興趣的是,無意識具有門神(
Janus)的兩張面孔,一張朝向史前未開化的年代,一張朝向人未來的命運。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悖論,因為“無意識被視為一種創造因素,甚至是一個大膽的革新者,然而,它同時又是祖先遺傳下來的保守性根據地“。像默丘利神(
Mercurius)一樣﹣﹣無意識的發生﹣﹣具有兩重性,並包含了人性的所有方面:黑暗與光明、邪惡與善良、獸性與超人性、魔性與神性。可以無意識視為一座寶庫,它是一切靈感、創造力和智慧的源泉。做為一種自發性精神系統,它以符號語言進行表述,它的作用之一就是糾正有意識心靈中的偏見,以一種更普遍的、富想像的、非理性的直覺來補充意識的片面性。這種直觀使意識恢復平衡,顯示出某種更廣泛的意義。無意識的動機通常比有意識的思維更明智、客觀。因此,無意識可能是一位寶貴的嚮導,為人指出了通向真正目標的道路,這個目標是人的自我的真正歸宿,不受意識心靈的偏見歪曲。P.112 .
後者在導讀入陳述了榮格受到《黃金之花的秘密》一書內容的影響,其中,他將《易經》與共時性﹣﹣無因果關係之不同事件的巧合﹣﹣引入集體無意識內。
江亦麗、羅照輝譯,,榮格心理學與西藏佛教心理分析曼荼羅,台北:台灣商務:1999。
楊儒賓譯,黃金之花的祕密─道教內丹學引論,台北:商鼎,2002。